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迁移-《南宋之我主沉浮》
第(2/3)页
不过潼川府路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,那就是人口过于的集中。
当年吴邵刚领兵打败刘整的时候,整个的潼川府路,人户不足三十万户,经过数年的建设,潼川府路的人口猛增到接近一百五十万户,已经严重的载了。
这一次节度使搬迁的文书出来之后,黄家明亲自宣传,在整个的潼川府路,引了很大的反响,愿意搬迁以及开始搬迁的农户,达到了四十万户,几乎占据了节度使衙门确定的搬迁总户数的一半左右了。
泸州府衙,厢房。
“黄大人,看样子今年的春节,诸多的府州县衙门,都不要想着能够歇息了。”
“大人,各级官吏不歇息没有什么问题,按照节度使衙门之要求,府州县衙门已经专门拿出来一部分的钱粮,补助了诸多的官吏,众人的积极性是很高的,下官觉得,节度使衙门限定的八十万户的搬迁数目,有些不合适。”
吴邵刚看了看黄家明。
“哦,那你说说,怎么不合适了。”
“下官对京兆府路、临洮路、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,还是有些了解的,当年这些地方其实就是刘黑马直接管控的,钓鱼城之战,蒙古朝廷从这些地方抽调了大量的青壮,进入到军中作战,当年因为蒙古朝廷的政策过于的严苛,导致了百姓造反,蒙古大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,甚至形成了千里无人烟的局面,不管是忽必烈,还是,蒙古朝廷,甚至当年的刘黑马,都认为这一带的民风彪悍,就是需要狠心整治。。。”
吴邵刚微微点头,这些情况他是知道的。
“下官以为,想要让京兆府路等地彻底的稳定下来,就需要大气魄,节度使衙门决定搬迁农户到京兆府路等地,下官觉得是最好的办法,只要农户到了那边,好好的种地,官府免去其两年的赋税,下官可以肯定,明年的情况就会大不一样。”
“京兆府路、临洮路、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,人烟稀少,抛荒的土地一定不少,只有搬迁足够的农户过去,才能够耕种所有的土地,下官总是觉得,既然决定搬迁,那就一次性的做到位,李大人统领这些地方的事宜,各级官府已经核查了耕地的情况,从节度使衙门的文书上面看,至少需要搬迁一百二十万户的农户,才能够真正让这些地方完全稳定下来。”
。。。
黄家明说完之后,吴邵刚微微叹了一口气。
“黄大人,你说的不错,其实我也想到了,只是百万户农户的搬迁,节度使衙门以及各级官府都难以承受啊,潼川府路是不用多说的,地方富裕,可其他地方就不好说了,各级官府一旦不能够兑现给百姓的承诺,必定失信于民,这样的事情是万万不能够做的,故而我已经给李思琦提出了要求,搬迁的农户,除开按照要求划拨土地,剩余的土地,也是需要耕种的,可以采取租赁的形式,让农户耕种,官府收取一定的粮食,其余的粮食归百姓所有,明年情况好转之后,再行搬迁一部分的百姓过去。”
黄家明的连微红,跟着开口了。
第(2/3)页